古人云“美玉無瑕疵”,擁有一塊無瑕美玉無疑是每個愛玉之人所渴望的,但是在我們越來越多地實際接觸籽料原石后,就會發現所謂的無暇美玉實在是鳳毛麟角,但價格不菲,而絕大多數玩家所收藏的則更多是瑕瑜共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毛病的原石和作品。[查看更多]
是否不夠完美的和田玉籽料所帶給我們的就只有對其美中不足的嘆息呢?事實恰恰相反!“玉不琢,不成器”。當我們在欣賞一件件精美的和田玉雕佳品時,你會驚喜地發現,那些在和田玉籽料還是原石時被人們認為的瑕疵,經過能工巧匠的用心雕琢后往往令變成一件件作品的亮點,使人叫絕,引起無限的瑕想和感悟!
?
常見利用瑕疵的幾種經典設計
?
黑點:屬于玉內部含有雜質或金屬小顆粒,基本以散狀態和塊狀分布,一般雕刻以借掉為主,如果能把它巧做更能突顯意外的效果,譬如利用黑頭發或動物、鳥禽的眼睛更是活靈活現。
?
臟點:這種情況一般占用了整個料身,實在沒法巧用或借用,就根據他的臟點均勻是否,設計出形象生動的實物來,譬如花斑狗金錢豹,有的條色均勻還可以制作出更為寫實的斑馬、或企鵝類。再命一合適的名字,便是絕品!
?
裂:是玉在形成時就有或長期沖刷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是明裂就是皮外傷,這種一般容易處理,雕刻時可以借助花紋和線條把它去掉,或者層次深些以大自然的山石裂紋處理效果更佳。另一種是暗裂,也就是內傷,外表根本察覺不到,經常在雕到一半時出現,這種最經典的作品就是清朝乾隆時的《仕女桐蔭》了。
?
棉或白花:是玉整體中的松軟部分內含有空氣在光線下呈白花狀密度不均勻,很難雕刻和打磨,但南石先生的《風雪夜歸人》對其利用堪稱一絕,他把白花寫意為漫天飛舞的冬雪場景,擇一辟干凈的地方做一老冒雪夜歸的場景,虛實結合很有感染力。
?
和田玉雕刻巧利用籽料的漿、水線
?
漿:也叫“僵”是古人給石皮取的美名。有死漿和活漿之分,死漿就是石頭占據了整體的大部分,內含極少的玉成分或沒有玉,一般不做雕刻。但活漿與其相反,大多的玉而有少部分漿勻在玉中,大多琢玉人都會把它去掉,而于涇大師的作品一件《護身符》便巧用此漿,創出了玉雕藝術又一新的空間,在第二屆“天工獎”被評為“最佳創意獎”,堪稱絕妙!
?
水線:是純透閃石,晶體纖維狀。如一塊玉中水線的硬度和透明度較旁邊的玉質高,一般雕刻時盡量避開。我嘗試過利用自然水線做河流的效果,然不理想,但是在雅園的一款《侍女吹笛》牌上,通過一條橫向水線的巧作而使整個牌子產生一種立體的感覺。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玉性的了解,甚為獨到!
所謂“千種瑪瑙萬種玉”,每一塊原石都有自己的獨美之處,即使瑕為玉中之忌,但難求晶瑩剔透之碧,尤其在開采百年的玉石資源,更要珍惜。充分利用玉料的瑕疵早已被玉雕藝人所注意,形成“化瑕為瑜”的雕琢工藝特點,這種創作不但不影響作品,反而更使作品形象生動,增加逼真之感,達到普通玉料所達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