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通寶發行背景元末社會動蕩不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先后出現了幾派割據勢力,他們都獨自稱王,紛紛鼓鑄發行自己的貨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多種農民起義貨幣同時出現的局面。
大義通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挾持徐壽輝以率領大軍攻克朱元璋的太平與采石(今屬安徽),隨即殺掉徐壽輝,以采石五通廟為行殿稱帝,改國號為漢,建元“大義”鑄造大義通寶。
依天啟、天定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銅色紅褐,制作稍遜。
“大義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
徑分別為2.3、2.7、3.1厘米,規格工整,然略小于天啟、天定錢。
元代大義通寶收藏價值分析元末農民起義軍各派勢力所鑄的錢幣,大多鑄工精良,文字優美。
由于鑄造時間短,流通范圍小,發行數量有限,流傳至今的上述錢幣已經十分稀少,因而顯得尤其珍貴。
大義通寶由于政權時間極短,鑄造數量及流通區域有限,如今在市場中不易得,卻是同時期的農民起義軍錢中數量較多的一類。
折二或折三型的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品相極美者價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