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社會動蕩不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先后出現了幾派割據勢力,他們都獨自稱王,紛紛鼓鑄發行自己的貨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多種農民起義貨幣同時出現的局面。
其中有張士誠一派勢力占據蘇州一帶,國號大周,年號天佑,鑄有“天佑通寶”錢;韓林兒一派勢力割據安徽亳州一帶,國號宋,年號龍鳳,鑄有“龍鳳通寶”錢;徐壽輝一派勢力割據湖北一帶,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后又改元天啟,鑄有“天啟通寶”錢,第二年又改稱天定,另鑄“天定通寶”錢。
此錢幣依天啟、天定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銅色紅褐,制作稍遜。
“大義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
徑分別為2.3、2.7、3.1厘米,規格工整,略小于天啟、天定錢。
朱元璋一派勢力占據南京,自稱吳王,鑄有“大中通寶”錢。
在徐壽輝一派勢力中,其部將陳友諒崛起壯大很快,控制了天完政權,自稱漢王,對其構成很大威脅,后來陳友諒索性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年號大義,鑄有“大義通寶”錢。
元末農民起義軍各派勢力所鑄的錢幣,大多鑄工精良,文字優美。
由于鑄造時間短,流通范圍小,發行數量有限,流傳至今的上述錢幣已經十分稀少,因而顯得尤其珍貴。